东盟中心地位:要么利用,要么丧失

毫不奇怪,东盟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南方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区域主义实验。东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集团,也是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经济体的所在地。对于东盟这样一个由中小国家组成的次区域联盟来说,从管理彼此之间的安全问题的温和目标发展到在冷战结束后占据区域多边架构无可争议的中心地位,这绝非易事。

但成功巩固东盟中心地位不应导致东南亚自满地认为这种中心地位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东盟来之不易的中心地位使其成为目前出现的多极亚太地区秩序建设的最佳平台。作为这样一个平台,东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包容性、召集成员国以外广泛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它如何让中小国家(尤其是中等收入和最不发达经济体)有机会主导亚洲多边合作的议程。

从四方安全对话到上海合作组织,小型多边组织的设计都是排他性的,过于明显地与某个大国的利益一致,或者它们所寻求的服务功能过于有限,无法成为适应大多数亚洲国家需求的秩序建设的基础。

无论非成员国利益相关者认为东盟存在哪些缺点,所有人都会同意,东盟在其进程中吸纳了广泛的利益 — 这被称为“全方位纠缠”战略 — 使其在该地区成为诚实的经纪人,而中美在政策影响力方面的竞争将是该地区未来不可避免的特征。

但机会可能会被浪费。

整个地区的专家和官员都很清楚,对东盟中心地位理念得到广泛政治认同的自满,只会确保该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质上受到破坏,从而使亚洲的未来更多地取决于大国竞争的态势,而不是其成员国的需求。

东盟必须开始更认真地利用自 1990 年代以来辛苦积累的政治资本,当时它在区域机构架构中占据中心地位。这一主张通过东盟对其自身机构的能力的投资来实现,这些机构确保以多边形式解决区域政治和安全挑战,削弱大国的影响力,并确保该地区进一步经济一体化的谈判以市场逻辑而不是大国任意定义的国家安全利益为指导。

在后一个任务中,东盟拥有一个具有变革性但尚未充分开发的工具,即 RCEP。东盟可以通过在董事会中表现出色来增加其政治资本。

如果对话伙伴能够理解自身的利益,东盟就会找到热情的合作伙伴来加强其机构和进程。Anthony Milner 在本周的头条文章中提出了澳大利亚与东盟接触的愿景,强调该组织在“从单极规则制定向多元、多极规则制定转变”方面的效用。

这指的是国际秩序和规则制定的重叠范式的兴起:备受吹捧(尽管他说,这种秩序越来越成问题)的“基于规则的秩序”背后残留的自由主义愿景;中国提出的仍处于萌芽阶段的区域秩序概念;最后,本土的“建设一个有弹性的区域共同体”的愿景,其中融入了东盟“多样性”和“共识”的价值观。

正如 Milner 所观察到的,东南亚人习惯于在等级制度中运作,他们更愿意为崛起的大国腾出空间并从中受益,而不是结成联盟来反对它。他们“对所有方面都友好”的做法是出于在动态区域平衡中寻求自治的需要。换句话说,东盟将继续让那些希望看到其自觉成为制约中国权力的直接工具的人失望。

但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应该记住东南亚早已明白的道理:将中国纳入东盟协调的多边进程,是该地区中小国家在与亚洲大国打交道时保持自主权的宝贵途径,同时还能从与亚洲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所创造的发展机会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