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消费者将在塑造东盟成员国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 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于 2022 年生效,有望加强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所有 15 个成员国都已完成国内批准程序,RCEP 有望推动“亚洲工厂”区域内供应链的发展,目前亚洲占世界贸易的近 60%,是继欧洲之后第二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

RCEP 代表了世界 50% 的人口和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32%。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 28%,但由于一些国家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重叠,该协议的直接利益各不相同。例如,在澳大利亚的 20 个贸易安排中,RCEP 在实用性方面排名倒数第四,可能是因为与现有安排重叠。

相比之下,日本商工会议所 (JCCI) 的数据证实,RCEP 已成为日本使用率最高的贸易协定,尤其是与中国和韩国的贸易,这两个国家长期以来都是非 FTA/EPA 目的地。

对于东盟而言,RCEP 的全面实施增强了区域供应链连通性,有助于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复苏。尽管东盟在经济规模、增值贡献和最终需求市场方面不如美国、中国或日本,但它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中转站作用。在这方面,RCEP 巩固了东盟作为区域机构枢纽的地位。

然而,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TPP) 不同,RCEP 植根于现有的五个东盟+1 自由贸易协定,可能不会给以东盟为中心的经济一体化带来结构性变化。与 RCEP 相反,TPP 的出现挑战了东盟传统的自由化方式,加剧了内部分歧。

历史上,东盟经济增长依赖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与外部大型经济体的贸易。过去几十年,东盟内部贸易下滑,反而导致对中国的依赖增加。在此背景下,RCEP的实施恰逢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转折点。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稳步增长,2020年首次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此外,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冲突也加速了生产设施从中国向东南亚,尤其是越南和印尼等国家的迁移。这一被称为“中国+1”的趋势最初在2000年代中期在日本企业中流行起来。

最近,鉴于与中国大陆的地理位置接近,中国企业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模式来保护其供应链和出口市场。

虽然东盟国家在区域内生产网络中表现出较高的中介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例如贸易便利化和数字化转型。东盟正在广泛领域进行数字化,该地区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90%,与欧洲和美国相当。

一项调查显示,东南亚约有一半的人口使用智能手机,该地区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

尽管数字化发展迅速,但东南亚是少数几个本土企业与全球科技巨头激烈竞争的地区之一,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优步于 2018 年退出该地区。数字经济的扩张预计将加剧美国和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与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

此外,东南亚正在成为云服务提供商的全球枢纽,但该地区数字化监管分散,使私营部门难以将业务拓展到国外,从而抑制了数字业务的增长。

在数字监管方面,新加坡已率先建立了六项数字协议,包括《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议》(DEPA)和《澳大利亚-新加坡数字经济协议》。这些框架强调了自由数据流对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性,而 RCEP 仅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模式,力求在技术潜力与各国监管日益数字化的经济和社会的能力之间取得平衡。

2023 年,东盟成员国开始谈判《东盟数字经济框架》(DEFA),旨在协调整个地区的数字贸易规则。DEFA 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数字经济协议,它提供了一种更加一体化的方法,具有基于规则的共同机制和标准。它有助于扩大东南亚电子商务市场,该市场占东南亚数字经济的近 70%,从 2020 年的 1050 亿美元增至 2025 年的 3000 亿美元。

从长远来看,DEFA 将帮助在 2045 年前建立东盟数字经济共同体。

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存在,但东盟成员国正在就数字支付、大数据、网络安全和数字技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随着该地区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东南亚消费者将在塑造其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