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在推动RCEP谈判完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

随着全球贸易开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 年 11 月 15 日,东盟十国及其五个自由贸易伙伴在与会国领导人峰会上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RCEP 倡议历时八年才完成谈判,2011 年印尼担任东盟主席国时首次提出,旨在巩固现有的东盟+1 自由贸易协定,深化和扩大区域价值链。2012 年 11 月,16 国领导人在金边批准了 RCEP 的基本概念,第一轮谈判于 2013 年 3 月在文莱达鲁萨兰国举行,谈判人员对于如何将 RCEP 概念转化为有效的贸易协定存在很多疑问,但答案却不尽相同。

最初,RCEP 在 16 个国家之间进行谈判,包括十个东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和韩国。在2019年末举行的RCEP峰会上,印度因国内困难决定退出谈判。印度的退出引发了一些非东盟谈判方的怀疑,他们担心RCEP的目标市场规模将从37亿人缩减至23亿人。事实证明,东盟在推动谈判完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

向非东盟参与国传达的关键信息是,RCEP不仅仅是市场准入问题。RCEP还将成为东盟周边国家加强区域合作、深化和扩大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下已经存在的区域价值链的平台,为各个合作伙伴以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RCEP在经过各参与国的批准程序后,最终于2022年1月1日生效。RCEP约占世界GDP的30%、全球贸易的28%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32%,通过加强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成员间合作,为所有缔约方带来了巨大利益。

RCEP已实施两年多,但现有数据显示,该协定下的优惠待遇利用率尤其是货物贸易,仍远低于预期,目前主要受益者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但这并不令人意外。RCEP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达成的,这场贸易战对包括大多数RCEP成员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

RCEP生效之时,全球贸易正面临新冠疫情蔓延、大国间持续的地缘政治竞争、乌克兰战争以及影响巴拿马运河物流的气候变化问题。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战争以及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航运路线面临的安全威胁加剧了人们对世界贸易正在瓦解的担忧。八年的RCEP谈判表明,注重共同的经济利益可以带来互利,而不是将分歧升级为公开冲突。当谈判遭遇日韩、中印之间的非经济障碍时,东盟在保持各方建设性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领导人在各次RCEP峰会上的声明表明,合作精神激励他们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合作地区,实现共同繁荣,而不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虽然 RCEP 并不符合《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原则,但Peter A Petri和Michael Plummer在 2020 年为布鲁金斯学会撰文时指出,“RCEP 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它激励了整个地区的供应链,但也迎合了政治敏感性”。

RCEP 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谈判以“东盟方式”推进 — 协商一致、灵活,有时进展缓慢。当成员国试图建立 RCEP 与欧盟、南方共同市场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等其他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时,需要将这种谈判风格作为贸易外交战略。“东盟方式”在共识和灵活性方面能够达成协议,但在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时则会缓慢而谨慎地推进,否则会使谈判陷入僵局。

目前,所有RCEP国家都拥有应对异常复杂问题的谈判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运用到它们与非RCEP国家和地区开展全球贸易外交中。